独裁之剑,在天朝历史上并不鲜见。例如:秦始皇曾经发动焚书坑儒运动,推崇法家之学;隋炀帝在位时期,比肩秦始皇,曾修运河,使其成为财政审计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名词;唐玄宗覆灭安史之乱后,也以独裁之手,加强了中央集权;近现代的历史上,则有慈禧太后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例子。独裁,对于当时的朝廷,意味着什么,我们不妨从卫国战争到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,来看看这些“独裁之剑”的实际含义。
在卫国战争时期,孟子曾说:“群臣请为王除秦者,而王曰:‘吾闻之,越王与荆轲,楚庄与范雎,不能以合邑受赏,可乎?’子重曰:‘可。是何道也』王曰:‘其人有道,一言以效之。’” 这里的“一言以效之”恰恰暗示了独裁的技巧学问,也说明了为什么那时孟子在讲这件事要加强前后文的联接。从孟子的这段评论里,我们可以看到,独裁的实质,是“一言以效之”,是要有一定的技巧和学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