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知”的部首是口,在中国的象形文字中口的位置通常比较特殊,所以古人称之为“部首”,是组成汉字的重要一部分。下面就跟随本文的脚步,来一起探寻知的部首的演变之路。
最古老的文字形态是甲骨文,以《甲骨文合集》为蓝本,我们可以在上面发现“知”的造形,字形上半部分是人的形象,下半部分是口的图形,代表人的嘴巴说话的意思。
到了金文时期,人类的生产发展进入蓬勃的时期,因此金文形态相对于甲骨文更加流畅,字形也更加有个性。其中“知”的金文造形中,可爱的鱼形象上面正好是‘口‘形,似乎寓意着了观察者对鱼的知识与认知。
到了篆书时期,象形文字的特点愈加明显,像中国古代的铜印字和篆刻都是采用篆书的造型。篆书的“知”字,则将上半部分的人形式简化为几笔,下半部分依然是“口”形,这也成为新的“知”的传承基础。